冬季養生有什麼是需要稍加注意的呢?

冬季氣候的特點可概括為“燥”,俗稱“秋燥”。有時風寒露冷,有時又曝熱難當。祖國醫學認為,燥傷陰液,會出現口幹、咽幹、乾咳無痰、大便不暢等一系列陰傷之症狀。冬天大家為了抵抗惡劣的寒冷天氣,都會做好各種的保暖工作,但是這個保暖的方法一定要恰當,這樣才可以達到冬季養生的目的,那麼冬季養生有什麼是大家需要稍加注意的呢?

注意調節睡眠

在冬天作息時間要更加的規律,應該要早睡早起,在太陽出來之後就起床是最佳的時間。早睡是非常好的 ,可以保養我們自身人體內的陽氣,可以保持我們的體溫足夠溫暖,如果賴床很晚才起來的話就會保養人體內的陰氣。還有睡覺的時候不能蒙頭大睡,因為被窩裡面的空氣不流通 ,會導致空氣變得非常渾濁,人在裡面睡覺就會感覺到胸悶 ,噁心,第二天起床的精神也會不好。

注意保三個暖

頭暖:要注意保持頭部的溫暖。如果頭部受到了寒冷的刺激,血管就會嚴重收縮,頭部上的肌肉就會變得非常緊張,容易頭痛,感冒,腸胃炎。

背暖:要保持背部的溫暖。如果寒冷的天氣刺激到我們的背部肌肉,寒氣就會傳入內臟,嚴重危害到我們的健康,會引起腰酸背痛,寒氣還會通過背部然後傳到脊椎,腰椎,嚴重影響到肌肉,關節,內臟造成很多的不舒服。

腳暖:要注意保持腳部的溫暖。如果腳部受到了寒氣入侵,就會反射引起上呼吸道血管的嚴重收縮,我們人體的抵抗力就容易降低,這個時候病毒就很容易會趁虛而入,非常容易感冒。

孕前冬季飲食注意事項介紹

冬季天氣寒冷,是季節性疾病的高發期,準備懷孕的女性在冬季飲食上需要注意,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生育能力。

保障攝入均衡的營養

在孕前冬季飲食中,更要注意營養均衡,食用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推薦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E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

注意提高身體免疫力

冬季疾病時常見,孕前女性更應注意提高身體免疫力。推薦食用含鋅、鐵、銅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牛肉、豆腐等。同時,多飲水,定期洗手,堅持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染性疾病。

適當補充葉酸、鈣&鐵

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適當補充的營養素有:葉酸,每天補充0.8mg,特別是孕早期或孕前補充;鈣,建議自孕16周起每日補充鈣1000mg,於孕晚期增至1500mg;鐵:每日需要量為28mg,建議孕16周補充,因為鐵很難從膳食中得到補充,故主張孕16周開始以服硫酸亞鐵0.3g,每日一次。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孕婦飲食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具體建議:禁煙,慎咖啡、濃茶、可樂,少吃或不吃含香精和人工色素的果汁水,罐頭食品,孕婦應儘量少吃胡椒,辣椒,高鹽食物。

在醫生指導下調節飲食

孕婦應明確需要全面平衡營養。有條件的孕媽們最好到有營養專科的門診進行個人化的飲食營養原則,根據評估後的結果進行飲食調節。不建議孕婦在冬季盲目進補,適得其反,反而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

女性春季是怎樣養生的?女性春季養生的好方法有哪些?

春天是保持健康的好時機,此時,除了需要注意身體健康外,還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春天的陽氣發生,很容易導致精神損害,而且脾氣也會更加暴躁,如果女人不注意春天的衛生,對於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

春季女性如何養生

早睡早起

春天應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動,舒展形體。這樣可使精力更加充沛,減少困倦,還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久臥最易傷氣,春眠太久,不但會造成新陳代謝功能下降,致氣血運行不暢,身體虧損虛弱,筋脈僵硬不舒,還容易加速腦血栓的形成。

著裝適宜、注意保暖。

春天回到大地,還寒,氣候變化頻繁劇烈。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防寒保溫。根據春天按住秋天凍結的原則,不能早點脫掉冬天的衣服。必須根據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否則極易感受風寒,引發呼吸系統等疾病發生。

運動鍛煉

春天空氣清新,最有利於機體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運動鍛煉,是增強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與抗病能力的最佳時機,可使全年疾病減少發生。

散步半小時

儘量每週散步四到五次,每次30到40分鐘,這對身體非常有益,有規律的活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具有減肥功效。無需花費钜資參加健身俱樂部,只要買一雙舒適的鞋穿就行了。

保持正確的行走姿勢

保持正確的行走和坐立姿勢對健康非常有益,很多人都養成了懶散的壞習慣,一些不良姿勢會導致背部痙攣和頭疼等毛病。請在行走時放鬆雙肩,保持頸部直立、骨盆肌肉緊張,挺胸收腹,這樣你就會看起來更棒一些,自我感覺也會更好。

經常伸伸脖子

每天最好抽時間輕輕地伸一伸脖子,很多慢性頭疼病都是由於頸骨接合處和神經損傷引起的,而人們長時間保持坐姿最容易引發這種損傷。儘量將下巴壓低,抵住胸口,使兩耳低於雙肩,這樣可以幫助你預防或減輕頭疼。

少吃酸性食品,多吃甜味

中醫提倡女性朋友在春天的時候“省酸增甘”,主要是可以養肝。因為在春天人的肝臟陽氣旺盛,再吃酸性食物,會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的飲食是忌酸倡甘甜的。

作為白領秋季該怎麼樣養生呢?

秋天是由夏天炎熱到冬天寒冷的一個過渡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溫度變化比較隨意性、天氣比較的乾燥,雖然天氣越來越寒涼,但是一部分白領在上班的路上會出現膝蓋疼痛和腰部疼痛,此類人群要做好秋季的保健和養生,以免進入亞健康狀態。那麼作為白領的你該怎麼樣養生呢?

不要早上起床就光腳丫子。腳每天要承受我們全部的體重,所以每天都會有部分組織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些傷害都需要通過夜間的休息來加以恢復。如果早上起來光腳丫子的話,腳後跟會負擔過重,夜間恢復的組織也會再次遭到嚴重傷害。

不要長時間穿著過緊的衣服。身的衣服穿多了容易出現壓迫到內臟器官的情形,引起腹漲腹痛,加重心臟負荷,而令人產生明顯的不適感。如果褲子太緊,會使胃酸倒溢,同時,不利於體內氣體的排放運作。

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運動
看看公園裡的大爺大媽,秋天一來,當你還在呼呼大睡的時候就開始去公園魔掌擦拳,這可不是要打架,這是為了他們的項目給熱身呢:散步、晨跑、打太極、跳舞,甚至什麼都不做就泡泡“空氣浴”他們都非常享受!
當然,如果你沒時間去晨跑或者起不來,週末去爬爬山,平時多去健身房而不是呆家裡也會好很多,畢竟,生命在於運動!

維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
從事文字工作或經常使用電腦者容易眼肌疲勞、視力下降,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可通過多吃魚肉、豬肝、韭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來補充;經常在辦公室的人,日曬機會較少,容易缺乏維生素d,建議多吃海魚、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而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所以應儘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空閒時多按摩身體穴道。像眼睛、耳朵、腳底板這些身體穴位集中處可常按摩。如多做眼保健操可緩解用眼疲勞;用大拇指和食指從上至下拿捏耳朵可起到活血、調節腸胃消化等作用;手掌搓肚皮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搓動,可幫助消化;雙手相互搓熱後搓臉,使臉部發熱,可起到活血的效果;肛門縮起,放鬆,可防止痔瘡等疾病。

頸椎保健

1、頸項爭力: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抬頭望天,然後低頭看地,下頜骨貼近胸骨,上身及腰部不動,抬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呼吸自然,並逐漸加深,上下各10次。

2、側頭導引: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抱在胸前,頭向左(右)側儘量作側屈活動,側屈時頭須端正不可偏前偏後,左右各10次。

3、前伸探海: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頸前伸並分別側轉向左(右)前下方,好像向海底窺探一樣。轉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左右各10次。

4、回頭望月: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頸向左(右)後上方盡力轉,眼看右後上方,好像向天空望月亮一樣。轉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左右各10次。

5、金獅搖頭: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頸先向左環轉1周,再向右環轉1周,左右各5次。

按摩養生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冬天已經到來,對於在辦公室工作的相對較好,可是對於戶外工作者來說,厚重的衣服和一天的勞作總是腰酸背痛,這個時候來個全身按摩別提有多輕鬆,全身按摩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對身體的好處也是數之不盡的。中醫認為,機體有很多穴位,每個穴位常進行中醫推拿按摩可起到養生保健、防病祛病之功效。

按摩部位保健手法

經常推拿按摩腋窩

中醫認為,腋窩部位千萬別忽視。常按摩腋窩可促進血液迴圈。這是因為腋窩是血管、淋巴、神經最多、最豐富的地方。它的養生祛病之處,在於受刺激後會使人大笑;笑時使各器官都能得到運動,促進血液迴圈,並使各器官充分得到養分和氧氣的交換,使大腦、心臟以及肺都受益匪淺。

經常推拿按摩前胸。

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體整個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來的免疫活性肢物質,能監視體內變異細胞,並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同時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對延緩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按摩前胸可增強身體免疫力,以達到養生保健之功效。每天堅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須部下至心窩部穴位100至200次,可啟動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治休克掐壓人中穴——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我們常說“掐人中”,這句話在人暈倒的時候用的最多。當然掐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繫,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

揉”法。

比較常見的就是拇指揉。用拇指的指腹附著在體表,其他手指放在相應的位置以助力,腕關節微屈,拇指和前臂主動用力,拇指指腹在體表做輕柔、小幅度的環旋動作,頻率在每分鐘120-160次。這個方法通常會結合“按”法同時使用。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揉按”這種說法。揉法的動作要領是壓力適度,動作靈活有節奏,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

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按摩此養生穴位防治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湧泉穴是身體要穴之一。

摩腹:

此方可兩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臥於床,搓熱雙手,手在臍腹周圍,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數十圈,注意力量適中。爾後以肚臍為中心,再按逆時針方向摩腹數十圈即可。現代醫學證實,堅持摩腹可以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迴圈,改善胃腸功能,有利於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利於胃的納穀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肌體代謝,能夠防止和減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積,是減肥的一劑良方。

洗澡的時間,是早上洗好,還是晚上洗好?女性洗澡的最佳時間是多少?

洗澡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它除了能幫身體變乾淨也能愉悅身心,特別是女性,在忙碌一天后洗個澡能放鬆身體,感覺舒適。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用淋浴的方式洗澡,有些人喜歡用盆浴,這也讓很多女性特別奇怪,到底洗澡哪種方式比較好?

女人洗澡盆浴好還是淋浴好?

淋浴不只節省空間也比擬衛生,在淋浴時活動的水能夠將身材的細菌和皮屑沖洗潔淨,不會讓身上殘留髒貨色。而盆浴是指在洗澡桶中放上足夠的水,整個身材坐在外面蕩滌,這種洗澡辦法儘管溫馨,能夠促成血液迴圈,但關於女性來講並不適宜,女性儘量抉擇淋浴,由於盆浴時身材上的污垢會留在水中,而水中的污垢細菌會進入陰道引發婦科疾病,所以女性要抉擇淋浴形式,愈加溫馨平安。

洗澡的時間,是早上洗好,還是晚上洗好?

每個人的習慣都有不同,有的人喜歡早上起床後洗澡,還有的人則是喜歡晚上洗澡,洗完就能舒舒服服地睡覺了。對於不同的洗澡方式,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都說自己的洗澡時間是對的,其他時間就是錯的。

按道理講,一個人的身體若是健康的,早上洗或晚上洗都是可以的,並不會給身體帶來不好影響。對於有些人群,確實會比較適合晚上洗,比如壓力大的人,睡前洗澡可以放鬆身體。還有化妝的女性,洗澡可以幫助清除化妝品殘留物質,減少給皮膚帶來損害。

洗澡時沐浴用品不要用太多:女性洗澡主要是為了讓身體舒服,保持身體有香香的味道,然後將身體上的灰塵和細菌清洗掉。當然也就少不了用到沐浴用品了,沐浴用品可以清除灰塵和細菌,也會讓皮膚變得滑膩而又充滿香氣。好是好,但也不能用太多,用太多了也會刺激皮膚,很容易會損傷皮膚。因此,女性們用沐浴用品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量,不要用太多。

洗澡時的水溫要適宜:因為季節的不同,所以洗澡的水溫也要有所調整。冬天比較寒冷,很多女性洗澡會將水溫調的很高,這樣洗才會很溫暖。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水溫太高,會讓身體的毛孔全打開,然後就容易著涼。夏天水溫也不要過低,會容易引發寒氣入體,這對女性是很不利的,尤其是月經期間,會帶給女性痛經的症狀。

女性洗澡的最佳時間是多少?

總得來說女性在洗澡的時候,對於盆浴和淋浴的選擇,建議還是選擇淋浴,當然偶爾進行盆浴也是可以的,注意避開經期。另外,女性在洗澡的時候,時長一定要注意控制,最佳的洗澡時間是在15~30分鐘,老人最好是控制在15分鐘以內,這樣對身體健康,以及延長壽命都是有好處的。

大部分女性是享受洗澡這個過程的,往往會洗澡很長時間,尤其是在冬季,洗澡時間約在1~1.5個小時,這樣對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是不是洗澡完之後,都會感覺特別的口渴,說明你的身體極度缺水,就是在提醒你洗澡時間長了,很多女性都沒發覺。

女性愛乾淨是好事,但是不能過度,洗澡時間最好是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另外,對於盆浴和淋浴,建議女性選擇淋浴,特別是在經期,千萬不要盆浴,會出現細菌感染,對婦科健康十分不利。經期不游泳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自己要多留心,從每一個小細節關注女性健康,預防婦科病。

按摩身體養生穴位,簡單實用的日常養生好方法。

中醫穴位按摩是有效的養生方法之一,我們身體有很多穴位有養生的效果,學會這幾個養生穴,常常幫爸媽按摩,這樣既能高品質地陪伴父母,又能讓父母益壽延年,何樂而不為?穴位與個各器官之間是相互聯繫的,比如,頭不舒服,十指互擊就能緩解頭痛的情況,頸椎不舒服,牽拉大拇指就會舒服很多……

按揉太陽穴

太陽穴在眉梢和外眼角中間,稍微往後一寸凹陷部位。兩手的食指指腹分別按住兩側太陽穴,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依次按揉8次。能達到活絡明目和祛風止痛效果,可輔助治療頭痛和眼疾。

掐內關穴

把手掌稍微仰起,手腕關節彎曲,手掌後第一橫紋上兩寸部位就是內關穴。用一手大拇指對此穴位按壓,稍微用力,讓局部感覺到酸脹為度,左右各按2分鐘。可達到調和脾胃和寧心安神效果,同時也能活血通絡和疏肝降逆。

按湧泉穴

湧泉穴在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凹陷部位,一邊洗腳,一邊對湧泉穴按摩,每次各按摩5分鐘。能促進腎臟健康,輔助治療口腔潰瘍和高血壓。另外也能排毒養顏,促進腳部血液迴圈,溫暖身體,防止呼吸道疾病。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睛明穴

取穴方法、人體睛明穴位於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主治、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迎風流淚、偏頭痛、降低眼壓、消除疲勞。承泣穴:取穴方法、人體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主治、散風清熱,改善眼睛紅痛,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耳穴

緩解心情煩躁。耳朵是最敏感的部位,耳朵上的穴位也最密集,對於心情不好、經常生氣的人,可以用按壓耳穴的養生方法,補救壞情緒產生的惡劣影響。因為壞情緒破壞的是*內分泌系統,而大腦又主管內分泌,所以首先要按壓內分泌和皮質下這兩個養生穴位。同時,怒傷肝,肝的疏泄功能減退了,不利於毒素的排出,這時要舒肝,所以要取耳穴上的肝點。

足三裡穴

補中益氣。老中醫告訴我們,足三裡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裡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身體這幾個養肝穴位要找准,經常按揉這些穴位,滋養五臟好妙方!

身體五臟六腑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保證,而肝是重要的器官,很多人愛喝酒,每天都喝點,這對身體肝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很容易傷肝,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哪些穴位按摩能夠養肝護肝?

章門穴

首先要站好,雙手的大拇指放在章門穴,其他4個食指彎曲使用大拇指指腹垂直對此穴位進行按摩,一直讓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按摩1~3分鐘,能夠達到疏肝健脾和理氣散結的功效,同時也能夠理氣。章門穴是臟腑的會穴,主管五臟疾病,對此穴位按摩能夠幫助肝疏通氣機,維護了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

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背側第一蹠骨隙後方凹陷的地方。需要端正坐在凳子上,兩個腿併攏彎曲,大拇指放在此穴位上,用力的按摩一直讓局部出現酸痛感為止,按摩三分鐘。對此穴位進行按摩能夠達到舒肝以及疏肝養血的功效,除此之外也能夠柔肝養肝以及泄肝經濕熱。

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 穴。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彙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養肝,也可以多吃以下兩種食物。

糖。糖是保護肝臟的重要物質。每克葡萄糖能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約70%,長期處於缺乏能量的狀態,會影響肝功能。糖還可以合成肝糖原,儲存在肝臟中,避免攝入體內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普通人每公斤攝取體重攝取1克糖的話,不僅不會減少壽命,還有助於健康。一般來說,米飯、麵食、糖、蜂蜜、果汁、水果等是糖類的主要來源。1罐可樂約37克糖,1勺果醬約15克糖,3小巧克力約9克糖,1只蛋捲霜淇淋約10克糖。

維生素A。眾所周知,維生素a能抵抗肝癌。肝臟受損時,人體儲存維生素的能力也會下降。研究表明,維生素A可以保護肝臟,阻止和抑制肝臟癌細胞增生。它能使正常組織恢復功能,有利於化療患者降低癌症復發率。但是,人體每天需要攝入的維生素A為:男性800微克,女性750微克,千萬不要超過3000微克,避免損害肝臟。可以適當吃番茄、胡蘿蔔、菠菜、動物肝臟、魚肝油及乳製品來補充維生素A。

一般春季養生適合做什麼運動呢?

一個冬季都悶在家裡,到了春天,是時候該運動運動,舒舒筋骨,提高免疫力了。但是,每個時節的運動都有一定的講究,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春天做。那麼,一般春季養生適合做什麼運動呢?以下為您推薦春天最健康的運動.

運動前熱身的原因

原因一是,很多人在冬季的時候,都是沒有運動的習慣,所以說,身體肌肉比較鬆弛,韌帶也比較僵硬等,整個身體的器官能發揮出來的功能都比較差,屬於“低潮期”。到了春季之後,氣溫回升,若是不熱身貿然運動的話,若是做著激烈的運動或是運動不當的話,身體一下子容易被突如其來的運動刺激,使得身體機能一時無法適應而導致受傷。

 原因二是,春季這個時候雖然氣溫有所回升,但是寒氣已經存在,氣候時常反復。要知道身體一直處於溫度時高時低的環境中時,很容易造成肌肉內部的血液流動性變差。而熱身之後會促使體溫上升,這樣子就能夠促使血液更好地流向肌肉這些部位,讓你的筋骨的靈活度得以增加,從而擴大關節活動的範圍。還能增加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有利於防止肌肉撕裂,避免關節出現扭傷等問題喲。

踏青出遊

寒冷冬季裡,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爭鳴,置身於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遊的風俗,所以踏青出遊不失為春季養生的好方法。

早起伸懶腰

經過一夜睡眠後,*鬆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懶腰。

放風箏

春季放風箏是集休閒、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養生方式。踏青出遊,一線在手,看風箏乘風高升,隨風翻飛,實在是一件快事。風箏放飛時,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看風箏高飛,眼睛一直盯著風箏遠眺,眼肌得到調節,疲勞得以消除。這項活動特別適合青少年。中老年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後仰時間太長,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放風箏最好以2~3 人為宜,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自行車

這是一項最易於堅持的運動方式,它可以鍛煉你的腿部關節和大腿肌肉,並且,對於腳關節和踝關節的鍛煉也很有效果。同時,它還有助於你的血液循環系統。

羽毛球

經常從事該項體育活動可以發展人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可以提高人們上下肢及軀幹的活動能力,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還能起到增進健康、抗病防衰、調節精神的作用。

排球

這項運動,能提高人們的力量、速度、靈活、耐力、彈跳、反應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對臂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鍛煉效果尤為明顯,同時,對你的靈敏性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氣虛體質怎樣調理?中醫教你如何調養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和陽虛體質比較相近,但是又各有特點。陽虛體質以陽氣虛、熱量不夠、缺乏溫煦、畏寒怕冷為主;而氣虛體質雖然有陽虛傾向,但是最主要是反映在臟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肺臟和脾臟功能相對要弱一點。

1、氣虛的人說話語聲低怯,呼吸氣息輕淺。對環境適應能力差,容易感冒;冬天怕冷,容易受寒,夏天怕熱,容易中暑、傷暑等。

2、氣虛的人表現為胃口不是很好,飯量小;經常腹脹;大便困難,每次一點點;容易疲乏無力。

3、脾氣虛常見面色萎黃,口唇色淡。

4、脾氣虛,四肢肌肉鬆軟無力。整個人比較慵懶,“提起來一條兒,放下來一堆兒”。能躺就不座,能座就不站,能座車就不走路,能走路絕不跑。痰濕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最容易這樣。

氣虛體質之人的保養方

對於傷到胃導致胃氣不足的人,當務之急就是生髮胃氣。就不要喝那麼多水了,要喝麥芽茶,喝麥芽茶能生髮胃氣。
配方:生麥芽30~60克。
用法:泡茶喝。
叮囑:1、一定要用生麥芽,有生髮胃氣的功能。不要用炒麥芽,它是把氣往下降的,而生麥芽是把氣往上升的。有的老中醫碰到舌苔沒了的病重患者人,除了開藥外,一般會囑咐病人喝麥芽養胃茶,讓其趕快生髮胃氣,一直喝到舌苔生出來了,病就好了。2、還可以用生黃芪3克、懷山藥6克、生麥芽9克,煮水,代茶飲,堅持喝幾周,對胃氣的升發也是有好處的。

氣虛體質夏季養生

夏季酷暑難當,暑必挾濕,而脾胃最怕濕邪。所以,氣虛體質者在整個夏季都會覺得消化不好,飲食無味,脾胃虛。有時可能吃的東西衛生條件差了一點,涼了一點,就會覺得非常不適,所以氣虛體質的女性要嚴格要求飲食,燒烤、冷飲等應少吃或不吃。

氣虛體質者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抵抗力差,在夏季很容易患感冒,而且病後難愈,還容易患內臟下垂等疾病,因此,氣虛者夏季應將提高自身免疫力放在首位。

氣功鍛煉,腎為元氣之根,故氣虛宜作養腎功,其功法如下:

(1)屈肘上舉 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時側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復原,可連做十次。
(2)拋空 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3)蕩腿 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4)摩腰 端坐,寬衣,將腰帶鬆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命門、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秋季是經絡養生的好時機,常按哪些穴位少生病?

中醫認為,秋屬金,應肺。秋三月……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季養生應以平和心態緩和秋季的肅殺之氣,重視調順肺氣、固斂肺陰,以應對秋季燥氣當令、萬物收斂的特點。針對秋季氣候特點和陰陽變化規律,中醫認為肺為嬌髒,喜濕潤而惡乾燥,通過呼吸主宰人體一身之氣,在體表合於體表皮毛,開竅於鼻。肺臟為陽中之陰,與秋季陰陽屬性相同;五行屬金,與秋相通;同時其氣肅降收斂,與秋氣秉性類同而通於秋氣。秋季養生中最不可忽視的就是養肺。

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陽明胃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灸5分~2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裡上,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
②、雙手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裡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偏癱、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熱、感冒、失眠、高血壓、遺精、早洩、陽痿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

大椎

大椎位於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為“陽脈之海”,統攝全身陽氣。對於體虛多病、肺氣虛衰的老年人來說,可以常用艾灸大椎的方式振奮大椎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臟功能;而對於素體陽盛、熱邪擾肺而出現的咽幹、鼻衄等症狀,也可以用大椎點刺放血等方式來驅熱外出,大椎穴還能熄風解痙、鎮靜安神。

揉腳底治口臭

內庭穴在腳底,在第二趾根部,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常搓虎口能祛痘

合穀穴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咽喉腫痛、便秘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火。手法:這個穴位按摩比較方便,無需固定的次數。

湧泉穴—安神

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民間有“三裡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堅持揉按、推搓湧泉穴能改善神經衰弱,有助於睡眠,並且能夠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

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前1/3、彎曲腳趾時的凹陷處。
按摩手法: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磨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至20分鐘。

據瞭解,人體經絡實際上包括點、線、面三個部分。所謂點,除了360多個經穴之外,還有很多奇穴,另有阿是穴(天應穴、不定穴)等,正所謂“人身寸寸皆是穴”;至於線,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等各種縱橫交錯和深淺密佈的循行徑路;而面,從肢體的皮肉筋骨到臟腑組織,都有一定的分佈和特殊的聯繫。

養生學家認為,秋季天高風動,地氣清肅,宜經絡養生,它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亮膚養顏。醫學認為,在秋冬季,人體氣血趨向於裡,陽氣閉藏,不似春夏季氣血走表、陽氣易於發洩。故在秋冬季,是調補陰陽氣血、暢通經絡的大好時機,往往事半功倍